青山做屏含烟翠,绿柳扶风映画屏。
初夏的山村,浓荫绿树,阡陌芳径,各色野花开放得最是恣意。阳光日见热烈,黄澄澄的枇杷,红艳艳的杨梅,在粉墙朱瓦的农舍间隐现,张扬着一个季节的骄傲……5月19日至21日,行走在十九峰环抱的石门县夹山镇的山水村落间,我们感受着一座座村庄的宁静和美。与这份和美相映衬的,是一户户农家门楣与墙壁上的对联、家训、“夹山治家格言”牌匾:
“忠孝有龚安居道水,善德在谭耕读福田”(屋主人姓龚,女主人姓谭)
“父慈子孝门第旺,兄恭弟友家族兴”
……
在一户挂着“槐荫如意护青山绿水,喜鹊吉祥爱近邻远亲”对联的漂亮农舍前,我们忍不住驻足。屋前一棵需3人合围的大槐树上, 密匝匝筑起了5个鸟巢,屋主人、汉丰村江家湾村民胡仕林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,这副对联就是顺着这屋前槐荫树意境来写的,同时也是在教育后人友爱远亲近邻、善待鸟兽树木。胡家隔壁的龚家,堂屋墙上一块红木家训,八个大字格外苍劲:“儒宗门第,诗礼传家”。龚家奶奶说起祖训家规如数家珍。她说,自古以来,夹山一带就有用祖训家规训导后人的传统。不同姓氏的家族,家训各有不同,有一点却高度一致:感恩、向善,与人为善,与天地万物为善。扬善德,正家风,育后人。
祖训家规于我们并不陌生,本就是我们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瑰宝。《朱子家训》《颜氏家训》等流传甚广,获得了极为广泛的文化认同。只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祖训家规陷入了历史的沉寂与落寞。在急匆匆前行的脚步里,我们开始回望,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。这是一个时代、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回归!远在大山深处的夹山率先走了回来。从2011年开始,由镇党委政府牵头,把遗落在山山水水间、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祖训家规重新规范、整理,提炼成为全镇村民集体遵循的“夹山治家格言”,精炼的千字短文,醒目地悬挂在每一户村民家中,再次成为一场集体意识的文化规范,也成为夹山镇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。
祖训、家规、对联、格言、牌匾,这些带着浓郁古意和书香的文化元素,出现在一座座山村农舍,且全无违和感。初见之时,记者很有些时空穿越的恍惚。为什么会是夹山?被祖训家规引导着的夹山正在经历怎样的蝶变?接下来的寻访与探究,让我们享受到了一场宛如置身世外桃源的惬意与悠然……
家风:为人以善家风正
“家安天下稳,家和万事兴。传家二字耕与读,败家二字盗与奸,破家二字毒与赌,守家二字俭与勤。”
——《夹山治家格言》
夹山,山川秀美,民风淳朴,相传为李自成禅隐之地,也被茶道中人视为禅茶源起之地。当年在枉水之滨、德山脚下教化万民的善卷先生是否也曾到访夹山,已无从考证。但流传于沅澧大地的善德之风驻足夹山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夹山镇文化站站长钟克宏对当地历史文化颇有研究,他告诉记者,自古以来,夹山镇便有格言治家的传统,许多通俗易懂、治家有方的“格言”通过家谱流传、祖辈口授、族贤传唱等形式,一代一代流传至今。
夹山镇辖12个行政村,5个居委会,总面积187平方公里,人口5.6万,1.5万户。2011年,71岁的老党员、夹山镇老年协会会长、格言治家理事会会长夏德松在与夹山镇老年协会的几名成员闲聊时,说到社会上一些“赈酒成风”“打牌成风”以及不孝敬老人的现象,纷纷表示很痛心。大家商量着,是否能用先人留下的格言家训来警示后人,扭转一些不良社会现象。一支由退休干部、教师组成的夹山镇格言治家理事会成立,起初只有11名成员。随着活动的开展,各村各社区也成立了格言治家理事会,最后形成了一支600多人的队伍,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。这些热心人士大都是村里品德、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之长者,是乡亲们眼里的“乡贤”,秉承“修身齐家”的价值理念,拥有良好社会声望。经过2个多月的广泛征集,收到了1万多条手稿;又经理事会的11次反复筛选、修订,最终形成了65条800多字的《夹山治家格言》。